-
文 / 包林 李家骝与我同窗,就读当时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特种工艺系,对传统或现代造型工艺的把握,是其看家本领。如今,三十多年过去了,岁月会让人扔掉哪些复杂的东西,保留一支简单的毛笔,拿得起放得下,家骝用它写生,每年要么向东,要么向西,寻找心中的风景。 李家骝 | 《草原戈壁》 去年有幸我们一起向东,去了吉林的鸭绿江,探访在那儿实习的同学。我带油画箱,家骝带的是毛笔,我们对同样的景写生,面对江那边朝鲜的山和江这边的大片葡萄田,在旁观画的讲经常会有江那边的人跑过来,白天就躲在江这边的葡萄田里,这让...详细>>
-
文 / 张敢(清华大学美术学院、博士生导师、教授、教学副院长) 李家骝非常重视写生。不仅身体力行,还常常督促学生们跟着他一起在各地游历,几乎每年都能积累下一批优秀的写生作品。 艺术创作从来就离不开写生,古今中外皆然。唐代画家张璪在公元8世纪时曾说过,中国画的创作要“外师造化,中得心源”,如今这句话已经成了中国画的核心概念。这种看法并非中国所独有,西方艺术更注重对自然和客观对象的观察,但是那些优秀的作品都不是对自然奴隶般的模仿,而是在绘画中融入了艺术家个人的感受和精神。 李家骝 | 《秋韵》 | ...详细>>
-
近几年一直比较关注西部,有时间就去采风考察。西部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歌,它有任何角度去叙事描述的素材,只要去走走就有收获。 牧区草原一望无际、浩瀚无边。牦牛身躯粗犷,自由自在在沼泽湿地里闲步,淑女般牧女映衬在晚霞之下,剩下的只是一只浪漫小夜曲。 这幅(佛缘众生),从构思到完成估计花费一年多时间。实际工作量接近四个月。丈二幅面,送去装裱师傅先问画面有没有挖补,这幅尽管幅面有点大,还真没挖补(画坏了挖下去,再补上纸)。具体此幅构思画册上有解释。 李家骝 | 《佛缘众生》 | 纸本 墨彩 | 144x3...详细>>
-
从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(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)师从张仃、吴冠中、范曾、袁运甫等艺术大师,到潜心装饰绘画艺术研究、创作、教学,并凭借多年教学写生中的感悟,著名画家李家骝在研究装饰画的基础上更新观念,以至于他创作的绘画作品极具线条美、情境美,有着浓厚而典型的东方韵味。 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这样评价李家骝的画,“家骝的画更加与生活接近,更加提醒人们如何细致而深入地观察生活、拥抱生活,从绿色世界当中发现美”。 李家骝 | 《彩莲》 从最初的装饰画到后来的彩墨、水墨画;从花鸟、山水到人物,李家骝艺术创...详细>>
-
文 / 王飞(著名美术评论家) 捕捉自然万物瞬间变幻的神韵,从而提取、提炼出人类所需要或者某个时代所共同敬仰的,抑或某个时代所共同缺失的精神,这是每位艺术家创作的原动力;这种动力也是每位艺术家的最高追求,更是最后的责任。这便使得绘画具有了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;对万物所提取、提炼出来的那种为人类所“共同敬仰”或“共同缺失”的精神便是人文的了。这是对自身命运的深切关注,是对自身性格的高度尊重,是对自身尊严、价值的高度关注。只有具有人文情怀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性格鲜明的艺术佳作。 李家骝国画题材之一——骆...详细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