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家骝 官方网站

http://lijialiu.zxart.cn/

李家骝

李家骝

粉丝:177521

作品总数:142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李家骝,1957年8月生,安徽省合肥人。讲师。1983年毕业于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。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、硕士生导师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、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专家委员会评委、高级艺术顾问等。其作品多次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西部创作随笔


近几年一直比较关注西部,有时间就去采风考察。西部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歌,它有任何角度去叙事描述的素材,只要去走走就有收获。

 

牧区草原一望无际、浩瀚无边。牦牛身躯粗犷,自由自在在沼泽湿地里闲步,淑女般牧女映衬在晚霞之下,剩下的只是一只浪漫小夜曲。

 

这幅(佛缘众生),从构思到完成估计花费一年多时间。实际工作量接近四个月。丈二幅面,送去装裱师傅先问画面有没有挖补,这幅尽管幅面有点大,还真没挖补(画坏了挖下去,再补上纸)。具体此幅构思画册上有解释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佛缘众生 | 纸本 墨彩 | 144x365cm

 

甘南藏区,草原象在大地上绣了厚厚一层地毯,一望无边。山对于藏民来说,座座是圣山。当你躺在这草垫上,面对大山,面对天空,面对阳光遐想无限。

 

西域文化是一部西北史上重要一页,它累积多方面而书写着历史。闯西口、走西域,牵着曼陀铃,一队队骆驼漫行在起伏跌宕沙漠上,这时的主人翁只有骆驼。

 

马,作为工具使用以前较为普遍。作为绘画体材,我们在明清绘画中见到很多。在近代徐悲鸿将马推到极致。前几年常去垻上,马给我留下很深印象,想画马,要思考的只是我笔下的马应该这样的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众马像 | 纸本 水墨 | 47x78cm

 

马和人一样,有秉性,有性格。它较早被先人训化,因为它通人性。历代中外史诗骋驰沙场歌颂马太多太多。秦为纪念霍去病将士,雕像马一座右腿踏匃奴,多么简约神奇。故怎么去书写马都不为过。

 

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,有奔放动感狂躁,有适静在静态中寻觅不同姿态。我更多的去关注马的神态,神态各异有着人文情怀,章法构图有取舍,再赋笔性墨情,这也是一种形式存在。

 

中国画用线,用墨去表现物象,采用概括、提炼、惜墨如金、留白守黑丶墨分五色丶相互衬托,使画面墨韵有趣,这本身也是一种修炼。

 

是人认识马,还是马认识人?但是骏马都有自己的主人,一切顺从,旁人难以靠近。凡是人类训化的动物大体都属「顺毛驴」,但是「顺我者猖,逆我者亡」在今天文明社会中,还疯狂践行着,所以今天更需要彻底改革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众马像 | 纸本 水墨 | 47x78cm

 

昨天谈到「顺」、「逆」,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历次运动,尤其是「文革」留下的余毒。今天很多人谈民众缺乏「文明」,我说这不该怪民众。因为「文革」十几年已经把正常社会秩序彻底打乱,「礼仪之邦」被彻底废弃,紧接着「改革开放」快速发展,人性在「钱」的面前彻底沦丧,「文明」从何而来,社会文明基础没有,今天民众缺乏「文明」那是社会造成的,要申讨,只能靠这个社会去自醒、反省了。

 

绘画是随感受丶情绪丶甚至冲动而去创作,故画面往往传递出心智和情感。画面不拘于表现多少物象,而在乎节奏与变化,在乎韵味与手法,更在乎是否一气呵成,不拖泥带水。绘画创作要比去谈「社会问题」纯粹的多,尽量纯粹而获简单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秋韵》 | 纸本 墨彩 | 56X84cm

 

「众马像」系列,画了不少。采用马头作系列表现,还不多见,如仔细去观察马的形象,它确如人的肖像,丰富多样,这条件就足够用绘画语言去充分表现了,只要注意在重复中有变化。

 

每人都有自己方式践行绘画创作,相对规律。可世间变化很快,年底了,英国已将「自拍」收录大英辞典,认为年度最时尚词。中国本年度也出现很多词,「土豪」、「大妈」、「霾」等,我觉得「深化改革」是决定中国末来发展关键词。更新鲜的是美驻华大使骆家辉辞职了,什么原因大家猜测中,是因为「霾」给吓跑了?的确,许多驻华机构高官都在犹豫,是在这拿高薪,还是躲雾霾,保健康。绘画作品可以净化心灵丶美化环境,但驱散不了大气和人间的「霾」。

 

中国茶文化与中国画一样深邃,真正去了解它可有越品越有一种雅趣。今天我们去观赏中国画也好,细品茶也吧,这与早先古人完全不一样了,原因只有一个时代在变迁,时代在发展,一切随时代变化而变化。但文化整个脉络还是传承有序,只是审美与味觉在新时期下有新的需求。画面的新意来自探索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草原月 | 纸本 墨彩 | 69x69cm

 

形与神。形似与神似,或似与不似之间,这些是中国画之精髓。形拟是基础,神似是感悟,似与不似是超脱。这个过程是由历练到修炼的自我完善过程。耍点技术丶就想一歩登天者,那只是井底之蛙。

 

秋,让我们留念,因为它的色彩值得去留念。秋,让我们怀念,因为它有蓝天白云值得去怀念。秋,让我们有更多想象,蓝天、白云、色彩、梦一般可尽情想象。想象明天更美好。

 

草原、牧场旷野无边。天上彩云随意可摘,数不清的地面野花奔放无悔。大地母亲是伟大的,遍地牛羊马群无拘无束游荡着。仰叹天空有超标的复氧离子,俯观草原有五彩野花,我准备全带走。

 

树林、天空是鸟儿的天堂,可任意飞翔。山川、草原是骏马天堂,可随意奔驰。大自然应是人类天堂,自由欢快。远望秋天的森林,已被不同色彩层层尽染,无边草原还在无私的贡献,我们在享受着自然赋予的一切,这也是一种奢侈,因为城市已被雾霾覆盖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牧场上的云

 

北方的秋天往往还未来的及回味,一场寒流气温聚降,身体还未适应,天气已进入冬季。近两天刮来的西北风把京城一下送到了冬季,寒风凄凉、遍地枝叶,大地似乎要把燕山和太行的红叶封存起来,百姓可慢慢回忆那值得回味的秋韵。

 

从内蒙草原向西北行进,有沙漠,有戈壁。沙漠地带从视觉上决对能满足我们的好奇。沙邱的高低所形成的弧线,曲线太优美了。但来了沙尘暴,恐惧和破坏力是不可想象。能称的上沙漠英雄只有骆驼,骆驼的坚韧,持久耐力,很多品质值得好好去表现。

 

骆驼是戈壁、沙漠的精灵。它的驼峰是储存能量的保险柜,它走进沙漠知道水源在什么地方,它行走在沙漠里一定行走在沙漠峰尖上,因为那是沙漠最坚硬地带。俗话说:一方水养一方人。沙漠离不开骆驼,没有骆驼它的曲线美就没有了灵魂。同样骆驼也离不开沙漠,离开沙漠它的灵感全无。当看到骆驼的四肢踏在沙漠上行走时,留下的全是自信与傲慢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大漠无寂 | 纸本 墨彩 | 98x98cm

 

前年驱车一路向西,目的地额济纳齐。额济纳齐最吸引人的是胡掦林,但途中要经过戈壁滩丶沙漠地带。在戈壁上行驶,有时会有恐惧感,无边荒野不知何时能到头,偶遇野骆驼见人就跑,远离八丈远。祖国地真大,但物并不愽,相比中东戈壁和沙漠,地下流的全是石油。但额济纳沙漠上生长的胡掦林,千年之生长,死后千年不倒,倒了千年不朽,也是有坚韧不拔的品质和美称。

 

沙漠作为自然现象存在无可厚非,但自然环境被破坏,它会肆无忌惮扩张。远眺沙漠时而有古城显现,古遗址往往会让我们痛惜,我们生存空间被缩小。故是与自然作斗争,还是和自然和睦相处、顺其自然。近二、三十年种树和植被得到相应保护,风沙对城市的侵袭的次数少多了。骆驼站立沙项上,笑傲着

 

走进胡杨林。胡杨生长在沙漠上,它之所以能千年不死,它的根系非常强悍地扎在沙漠里百米甚至千米,这就保障了胡杨生命的基本条件。依赖胡杨林周边有很多杂植、草丛,这又是骆驼的天然饲料,这一切是上天所赐予的生物链,沙漠、胡杨林、草丛需要有灵性的骆驼来点缀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大漠精灵 | 纸本 水墨 | 68x68cm

 

走进胡杨林。胡杨生长在沙漠上,它之所以能千年不死,它的根系非常强悍地扎在沙漠里百米甚至千米,这就保障了胡杨生命的基本条件。依赖胡杨林周边有很多杂植丶草丛,这又是骆驼的天然饲料,这一切是上天所赐予的生物链,沙漠丶胡杨林丶草丛需要有灵性的骆驼来点缀。

 

骆驼现存两种,一种背上独峰,主要在中东。另一种背上有双峰,主要在我国境内。骆驼作为运输工具,它不是西北独有,历朝遍布各地,中原华北都使用,连「清明上河图」里都有描绘,但作为独立载体,它不象牛马,历史上没人去画,只有当代吴作人先生概括书写不少,另黄胄先生等略有书怀。

 

用笔墨来抒写动物,要数黄胄先生画驴,那是天下第一。驴的灵性通过笔墨恰到好处的表现,似每笔墨都有表情,浓、淡、虚、实的自如,难得。

 


黄胄作品

 

任何物象作为载体都可纳入绘画去表现,关键是否以真挚的情感,严谨的态度,平和心态去营造。尤其是中国画,用笔墨概括、取舍、提炼,个人情趣混合一体,这就是个人面貌(风格)。

 

近代大师黄宾虹先生曰「中华民族之所以翘然于大地之上,而精神浩然长存者,惟其艺术之独特。」这种独特性完全来自于民族自觉性,文化博大的传承,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。

 

近代大师黄宾虹先生曰「中华民族之所以翘然于大地之上,而精神浩然长存者,惟其艺术之独特。」这种独特性完全来自于民族自觉性,文化博大的传承,我们没有理由妄自菲薄。

 

欣赏中国画的独特性:无论远和近观,视覌者之意趣。「远以瞰全局,辨气韵,远神味,近以察细节,求笔墨;远以欣赏、近以研究」。概括:远取其势,近取其质。欣赏中国画,是个品味过程,凡传统文化都在于品字,你说呢?

 


李家骝 | 《野云万里 | 纸本 墨彩 | 98x98cm

 

在「外师造化」中,中国古代优秀画家都是能够深切的去体验大自然。古人论画:「不似之似」、「既白守黑」、「无法中有法」、「乱中不乱」、「不齐之齐」、「一切从规矩之中来,又超平规矩之外」、这些绘画之理,完全是哲理的辨正关系,「法从理中来,理从造化中悟。法备气至,气至则造化」。我们从中可深悟其理。

 

黑与白、厚与薄、实与虚等等,都是一种对应关系。中国画讲大空、小空,既古人讲「密不透风,疏能走马。」这也是一种有境界的对应,对应本身是哲理的反应,也是中国画画理的一种境界体现。

 

黄宾虹老先生曰「吾人作画,想得到而画不岀,此乃功力欠到。画出妙处,并非有意获得,此乃偶然为之,非功力所及,画不可有半点虚假」。我认为长期修养,必有偶然得知。笔在手,画在心,功力必为之服务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驼灵 | 纸本 水墨 | 68x68cm

 

中国画讲究「意在笔先,笔外意内,画尽意在,像尽神全。」见笔、见墨、见生命,辅助笔墨也应有「神机内蕴,馀意不尽。」有限的表现却能彰显无限的可能,欣赏者亦画意境而得充分想象。

 

墨分五色,干、墨、浓、淡、湿,在画面里可充分利用。所谓见笔、见墨,那是画面里呈现笔墨轨迹。中国画忌讳乱涂,更怕有四病:邪、甜、俗、赖。

 

墨分五色,干、墨、浓、淡、湿,在画面里可充分利用。所谓见笔、见墨,那是画面里呈现笔墨轨迹。中国画忌讳乱涂,更怕有四病:邪、甜、俗、赖。

 

西北有辽阔天地往往会让我们内地人心旷神怡。无论草原、戈壁、沙漠、还是高山之顶都有猜疑不定的气候随时而来。记得一次驾车翻越祁连山,天空突然黑云密布,暴雨如注,接着大冰雹,不一会一片白茫茫,再前行就遇泥石流。生活的感受,往往潜移默化地在自己的作品中以不同方式呈现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草原戈壁

 

昨晚应邀覌看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2O14毕业班汇报演出,感触很深。整台演出1小时45分钟,从古典到现代舞、从民族舞到独舞个个彪悍流畅,无不显示个人基本功的完善。想想现在美院学习的孩子,学造型的除有限的基础训练,另有相机、手机、 小平板电脑作为辅助工具,利用拍摄来帮助自己完成创作。学设计的,更离不开电脑。记得以前他们还有手绘效果图,利用流畅的手法来体现设计理念。难道今天个人所具备的「手头功夫」都失去了意义,还是教学出现问题,值得思考。

 

昨天谈到「基本功」,那些学舞蹈的靓女帅伙在舞台上一招一式,各种动作,舞蹈语言来不得半点虚假,真是真刀真枪地展示,如没有过硬的「基本功」谁敢在舞台表演。这些只能说明他们在教学这个环节上死抓基本功训练,使每位学生有过硬的本领去面对社会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晓行 | 纸本 墨彩 | 69x140cm

 

西部有许多梦想的存在,只要你有兴趣。西部有许多可能性存在,因为那儿有很多可挖掘的素材。西部是国家的希望,因为那儿还有更多的学童等待救助。西部西部可歌可泣的西部。

 

以往骆驼是作为一种运输工具,伴随着漫长的历史进程,承载不可推卸重任。今日,骆驼多数在西部旅游景点作为一个服务项目,驼游人走向沙漠深处。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感到昔日驼铃漫步黄沙上,步步脚印留深情。

 

用长巻的形式表现某个内容,是古人把玩、审视、欣赏绘画的一种方式。今天采用此形式,只想更好地去体验传统文化审美趣味。

 


李家骝 | 《百牛图 | 纸本 | 墨彩 | 15x205cm